3D打印(3Dprinting)是制造业领域正在迅速发展的一项新兴技术,被称为“具有工业革命意义的制造技术”。运用该技术进行生产的主要流程是:应用计算机软件,设计出立体的加工样式,然后通过特定的成型设备(俗称“3D打印机”),用液化、粉末化、丝化的固体材料逐层“打印”出产品。
3D打印是“增材制造”(aDDitivemanufacturing)的主要实现形式。“增材制造”的理念区别于传统的“去除型”制造。传统数控制造一般是在原材料基础上,使用切割、磨削、腐蚀、熔融等办法,去除多余部分,得到零部件,再以拼装、焊接等方法组合成最终产品。而“增材制造”与之截然不同,无需原胚和模具,就能直接根据计算机图形数据,通过增加材料的方法生成任何形状的物体,简化产品的制造程序,缩短产品的研制周期,提高效率并降低成本。
3D打印技术作为一种高科技技术,综合应用了caD/cam技术、激光技术、光化学以及材料科学等诸多方面的技术和知识,让产品设计、建筑设计、工业设计、医疗用品设计等领域的设计者,快捷方便地获得全彩色实物模型展会,便于重新修定caD设计模型,节省了为错误设计制造出来的装备费用和研制时间。
3D打印风靡全球,近期,英国就有一个发烧友团队用3D打印技术制出了一枚火箭,美国纽约街头也惊现3D打印车,国外3D打印事件接二连三出现,这也显示了国外正全力发展3D研究。
英国3D打印火箭拟于年底发射升空
据报道,英国一个发烧友团队用3D打印技术制出了一枚火箭,他们还准备让这个世界上第一个打印出来的火箭升空。
该团队队长海恩斯说,有了3D打印技术,要制造出高度复杂的形状并不困难。就算要修改设计原型,只要在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软件上做出修改,打印机将会做出相对的调整。这比之前的传统制造方式方便许多。
据介绍,这个名为“低轨道氦辅助导航”的工程项目由一家德国数据分析公司赞助。打印出的这枚火箭重3公斤,高度相当于一般成年人身高,是该团队用4年时间、花了6000英镑制造出来的。
海恩斯表示,等一笔1.5万英镑的资助确定之后,他们将于今年底发射该火箭。到时,一个装满氦的巨型气球将把火箭提升到20000米高空,装置在火箭里的全球定位系统启动引擎,火箭速度将达到每小时1610公里。之后,火箭上的自动驾驶系统将引导火箭回返地球,而里头的摄像机将把整个过程拍摄下来。
纽约街头出现了一辆名为Strati的3D打印汽车
前段时间,纽约街头出现了一辆名为Strati的汽车,这让人惊讶,44小时能做什么?即使不眠不休也只够看一整部港剧。来自美国亚利桑那州LocalMotors公司的答案却颇为霸气:给我44小时,还你一辆最高时速80公里的3D打印汽车!
据《纽约每日新闻》报道,这辆名为Strati的汽车,因外观奇特引得众人驻足,LocalMotors公司还提供了试驾机会。3D打印的玩具、服装甚至房屋、骨骼都已不稀奇,眼下其颠覆性影响力正蔓延至汽车制造领域。该公司首席执行官约翰?罗杰斯认为,未来完成整辆车的打印和安装时间将少于1个小时,“购买汽车的消费者在付款之后,可以在一旁等待,亲眼看着自己购买的车被快速组装起来。”
中国3D打印,激光技术等新兴产业上的发展一直不落后,国外3D打印如火如荼,中国3D产业也火热发展中。
渭南聚焦3D打印,战略智慧促转型升级
9月25日,一场关于3D打印的“盛宴”在渭南拉开帷幕。由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、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研究院、渭南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,渭南高新区管委会承办的3D打印与生物医疗器械产业化推进会在渭南高新区3D打印产业培育基地举行。国家工信部、食药监总局、科技部、卫计委、陕西省政府及相关厅局、国内外3D打印及生物医疗领域龙头企业、医疗单位和高校院所300人出席,通过主题演讲、高端对话、展览展示与合作交流,共同探讨3D打印与生物医疗器械产业化发展。
“党的十八大吹响了以创新驱动发展的国家战略号角。我们也紧跟政策步伐,思量如何在全国100多个国家高新区中锻造自己的核心优势。”渭南高新区管委会负责人说。面对机遇与挑战,渭南市委市政府将目光盯在了被誉为世界级的前沿产业——3D打印产业上。“紧抓以新材料为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,全力发展3D打印产业,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举措,我们全力以赴,志在必得。”市委书记徐新荣的话掷地有声。
3D打印技术市场现状
3D打印技术是近两年全球制造业中的一个热门话题。根据市场研究机构Statista的统计预测,到2013年底,全球3D打印市场的整体规模约为22亿欧元(约30亿美元),2018年全球3D打印市场的规模将达到45亿欧元(约61亿美元),到2023年则继续上升至77亿欧元(约105亿美元)。实际上,3D打印技术的正式名称为增材制造,它基于数字化三维CAD设计数据,使用塑料和金属粉末等作为原材料来生产各种零件模型。
作为全球重要的制造业大国,3D打印技术在中国同样获得了政策面和产业面的高度重视。世界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秘书长罗军在今年6月举行的2014年3D打印技术产业大会上指出,未来三到五年是中国3D打印发展的重要“窗口”期,到2020年3D打印产业有望实行全面产业化。
对于国内3D打印产业的未来前景,罗军认为,中国企业仍然需要从技术研发、产品成熟度、市场开发、材料开发等多个层面加大投入力度,走集群发展的道路,引导科研单位与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相结合,同时还要加强与国际市场的对话合作,力争走在全球3D打印产业的技术前沿。